晴時多雲

社論》正視物價上漲問題

行政院主計總處近日公布四月份消費者物價指數(CPI),年增三.三八%,不但超過二%的警戒線,也連續兩個月漲逾三%,是九年半以來最大漲幅。同時,扣除蔬果及能源後的核心CPI上升二.五三%、是十三年多來最高。更值得關注的,外食費上漲五.五六%,為十三年半來最大漲幅;行政院穩定物價小組所關注的十七項民生物資平均年漲四.四一%,為七年多來最大。這些統計數字顯示,受到國內外因素衝擊,物價整體上漲之勢已然成形,不容輕忽。

物價上升之勢來得凶猛,有如官方所說,主要是國內外因素交加,如油料費因國際油價攀高,國內民生價格也受季節性及供應短缺所衝擊。在林林總總的統計數字中,有幾點令人關切。

其一是不少主要物價項目的漲幅為多年來所僅見:CPI、核心CPI、外食費、十七項民生物資價格都是七年以上的長期統計比較最高。其二,攸關民生的物價上漲尤其明顯,雞蛋、蔬菜、水果、麵粉、麵包、油料費等都屬之,且不少民生物價不但呈兩位數漲價,高麗菜、香蕉還漲逾百分之百。這就凸顯這次物價上漲另一特質,升斗小民、低所得者感受特別深,官方統計即顯示,低所得家庭的CPI年增率最大。

台灣對外開放及能源、糧食自給率偏低,導致物價容易受外在因素影響,而新台幣匯率的波動,也常透過進口物價帶動整體物價上漲。從而,這一波物價整體上漲之勢,受到烏俄戰爭、全球疫情、供應鏈紛擾的外在因素衝擊甚大。國際因素不僅衝擊台灣,各國都難倖免;世界經濟龍頭的美國,因CPI漲逾八%,是四十年來最大,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至今提高利率○.七五個百分點,並將開始縮減資產負債規模或「縮表」。

整體物價呈現幾十年來所僅見的漲幅,不分先進和後進國家,同樣發生。統計顯示,過去一年,六成先進國家物價年上漲率超過五%,是三十年來最高;五成開發中國家物價漲逾七%。國際清算銀行(BIS)因而警告,世界正面臨一個高物價上漲率和高利率的新時代。

面對整體物價上升,官方常偏向從光明面樂觀看待。對現今的物價上漲,我們的官方說詞,強調國內物價確實面臨上漲壓力,但「還不到通貨膨脹的程度」,和其他國家相比,漲幅仍屬溫和,且以國內首季經濟成長率超過三%,也談不上停滯性通膨。

上述官方說詞不無道理。的確,當前的物價上漲,是否演變成長期且較高幅度的物價膨脹或通貨膨脹,有待持續觀察。物價既尚待確認是否膨脹,以整體經濟仍處活絡,也就較無停滯膨脹之虞。另一方面,偏於光明面的說法不無偏失。台灣物價上漲率雖未達到令人憂心的程度,「與其他國家相比仍屬溫和」卻未必和一般庶民感受相符,畢竟,台灣人承受的是國內物價,不是其他國家的物價。同時,導致當前物價高漲的外在因素,不論烏俄戰爭、全球疫情、供應鏈運作是否短期內否極泰來,都尚未可知,從而,對台灣物價的影響其實尚難論斷,遑論樂觀看待。

對於物價明顯上漲或通膨之勢,在記取以往的經驗教訓之後,各國官方通常設置量化目標,進行常規操作,提高利率是最常見的因應手段。一如美國的例子,聯準會踩了煞車,從提高利率和收回前此數量寬鬆所釋出的資金,旨在從調節金融市場資金的價格與數量著手,讓推升物價上漲的資金受到節制,進而經由消費、投資等層面降溫,減緩物價膨脹壓力。誠然,由於當前的物價大幅上漲主要由供給面所推升,中央銀行從壓抑需求的資金面下手,未必全然對症下藥,我們央行因此宣稱「貨幣政策並非萬靈丹」。不過,央行肩負安定金融、維護貨幣對內對外價值穩定的責任,面對當前物價已然蠢動,責無旁貸。

當前物價上漲之勢不容輕忽,還在於漲價來得既凶又猛,不僅超標,且幾乎是全面性的。尤有甚者,有些物價漲上去就跌不下來,或所謂物價的僵固性,對國計民生影響甚大,薪水階級或靠固定收入為生的上班族和退休人員、定期存款者,都深受其負面衝擊;整體經濟也因不確定性增大,易受其害,通膨與經濟動盪在最壞的情況,導致經濟崩潰。

儘管不論台灣或世界整體而言,現今的物價上漲應不致演變成惡性通貨膨脹,有如非洲辛巴威二○○七年到二○○九年出現一個月間物價上漲八百億%的災難性經濟場面,但兩位數的物價上漲在一九七○年代之後捲土重來,仍是包括台灣在內的各國所應戒慎恐懼、積極面對的可能經濟憂患。

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 點我下載APP  按我看活動辦法

已經加好友了,謝謝
歡迎加入【自由評論網】
按個讚 心情好
已經按讚了,謝謝。

編輯精選

載入中